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

104年4月的社群活動

4月13日(南興國中)及15日(民生國中)的社群活動,其實是想討論一下,各位老師進行的相關革新活動之後,例如,合作學習(分組)、學思達或學習共同體,閱讀理解、心智圖或學習單,對學生的國文學習產生的實質影響,以及整體學生和個別學生的表現,而這些表現和段考、或傳統評量之間的關係如何?是否能轉化成國文分數的表現?如果不行,那對學生有什麼樣的影響? 換言之,無論何種改革形式,關鍵在於提升或促進學生某一方面的學習成效,而這種成效無論是分數或實際表現的形式,都會產生一些變化,而這些變化應該是一種長期的轉變;如果不是實質且長期的轉變,只是暫時性的改變,似乎很難說它改變成功。 當我們回過頭來檢視傳統的國文教學或學習時,如果採用講述或講解的教學方法,並要求學生學習記誦而已,那所謂的學習又是何種狀態呢?這是相當值得深思的問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